第(3/3)页 也有胆大者不满地咬耳朵,计算背后利害: “……陛下之前拍卖,一颗就卖到上万两银!这要是每颗都按这个价码,那得是多少?二十七万万两?!” “我的老天爷,把整个大明翻个底朝天,也凑不出这么多现银吧?” “何止大明!就是把泰西诸国、海外番邦所有的金银全都搜刮来,怕是也远远不够!” “这根本不是钱能衡量的了……陛下当初拍卖,恐怕意不在此……” 众人交头接耳,声音越来越大,秩序眼看就要失控。 王承恩不得不提高嗓音,对着殿外道: “再有喧哗者,逐出宫去!” 才勉强让殿外的骚动平息下来。 王承恩见秩序稍定,继续主持道: “接下来,便请诸位大人仔细议一议,这二十七万枚种窍丸,当以何种章程进行分配,方能最有利于仙朝初创。” 话音落下,首辅韩爌、次辅钱龙锡,以及阁臣李标、成基命,无人率先开口。 孙承宗心中亦是犹豫。 依照他数十年宦海浮沉的经验,在关乎重大利益的议题上,第一个站出来提案之人,往往要承受最多的审视、质疑乃至攻讦。 他本打定主意,待钱龙锡等人发言之后,再根据风向提出自己的见解,方为稳妥。 可眼下,东林一系似乎打定主意缄默不语? 这让孙承宗感到一丝不安。 也有一丝失望。 ‘难道我大明清流,只会明哲保身?’ 孙承宗心底暗叹,目光不由自主瞥向主座。 ‘陛下擢我入阁取代韩爌,何等信重……难道是为看我卖弄官场伎俩?我孙承宗既蒙圣恩,何须拘泥于虚头巴脑的进退之术?’ 孙承宗不再犹豫,缓缓站起身,立刻吸引殿内所有人的目光,连殿外旁听的官员们也纷纷伸长脖子。 孙承宗先对崇祯躬身一礼,然后沉稳开口: “二十七万枚种窍仙丹,如何颁赐,确需慎之又慎。” “老夫以为,仙朝之立,不同于以往任何朝代。其所需求者,非仅熟读经义之儒生,更需心志坚定、禀赋优异、忠于仙朝之才俊。” “而遴选此类人才,我朝有现成法度,行之二百余年。虽存积弊,然‘公平、公开、择优选材’之核心理念,仍不失为可行。” 他目光扫过韩爌、钱龙锡等人,见他们依旧面无表情,便继续道: “故老夫斗胆提议——” “可否以科举为框架,作为颁赐章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