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低声地、一遍遍练习,舌头打结,腮帮发酸。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但他知道,纠正基础发音,是为未来可能的“听说”能力打下隐秘而坚实的基础。 他采用的策略类似“刻意练习”,每次只攻克一两个音标,力求精准。 下午数学课,讲的是函数单调性的判断。 一道结合了二次函数和绝对值的综合题难住了大部分同学,课堂气氛沉闷。 林怀安紧锁眉头,在草纸上画着函数图像,尝试分段讨论。 他想起了“费曼学习方法”——尝试模拟讲解。 他在脑中自言自语: “你看,当x<-1时,绝对值里面是负的,去掉绝对值要变号,所以函数变成了……嗯?这样在x<-1的区间,它好像是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那单调性就是先增后减?” 一番抽丝剥茧的“自我讲解”后,思路豁然开朗! 他成功地解出了这道题。 这种通过“输出”倒逼“深入理解”带来的顿悟快感,远比死记硬背答案强烈得多。 攻克难题带来的自信心提升,是任何外部鼓励都无法替代的。 傍晚自习前,他抽出十五分钟,翻阅从图书馆借来的《东方杂志》。 上面有关于“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内工业建设”的讨论。 当他读到“实业救国”的观点时,立刻与英语课学的“Industry is the backbone of a nation”联系起来。 这种跨学科的联想,让枯燥的单词和课文瞬间有了时代和现实的温度,记忆和理解都深刻了许多。 课外阅读,正悄然拓宽他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深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