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成功了! 真的成功了! 从原来的门门垫底,到如今的丙班第四! 数学更是登顶! “我的天!林怀安?第四名?我没看花眼吧?” 身边一个同学失声惊呼,打破了林怀安短暂的失神。 “数学第一?!95分!他上次小测不是才四十多分吗?” “乖乖……这进步也太吓人了吧?吃了什么灵丹妙药?” 周围的丙班同学已经炸开了锅,道道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充满了难以置信、惊讶、以及复杂的探究。 王韭聪那伙人也看到了榜单,脸色像是打翻了染料铺,青红交加。 赵冬青捅了捅王韭聪,低声道:“聪哥,这……” “哼!瞎猫碰上死耗子!走了狗屎运罢了!” 王韭聪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声音不大,但在周围的议论声中格外刺耳。 他狠狠地瞪了林怀安一眼,但那眼神深处,除了不屑,更有一丝无法掩饰的震惊和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嫉妒。 更意味深长的目光,来自前方。 几个乙班的学生也在看丙班的榜单,或许是为了寻找熟悉的对手,或许只是单纯的好奇。 成绩优异的陈志远(乙班第五名)目光在丙班榜单上游扫过,当看到“林怀安”的名字高居第四时,他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惊讶和深深的探究。 他甚至在人群中准确地找到了林怀安,隔着几步远的距离,对他微微点了点头,嘴角甚至牵起一个极淡的、却意味深长的弧度。 那是一种来自更高层次平台的、对等实力的初步认可。 乙班的凝视! 这种无声的关注,比丙班内部的任何惊呼和议论,都更让林怀安感到一种实质性的、沉甸甸的进步。 他终于不再是那个可以被乙班学生彻底无视的“丙班垫底废物”了。 他的努力,第一次获得了来自“上游”的侧目。 接下来的各科试卷讲评课,成了对林怀安这次“逆袭”的公开加冕礼。 数学课:杨文元先生拿着试卷走进教室,脸上难得地带着一丝轻松。 他照例先讲解普遍错误,讲到最后那道抛物线拱桥压轴题时,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班。 “这道题,全班只有三位同学完全做对。” 杨先生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其中,林怀安同学的解答尤为出色,步骤清晰,逻辑严谨,计算准确。 更难能可贵的是,卷面整洁,思路一目了然。 希望大家能学习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他朝林怀安的方向投来赞许的一瞥。全班同学的目光再次聚焦,这一次,多了许多佩服。 国文课:夏宏伟先生点评作文《论“文以载道”》。 他重点表扬了几篇立意深刻的文章,其中就包括林怀安那篇以李文香老师为切入点,论述“文以载道”需与时代命运相结合的文章。 “林怀安同学的作文,角度新颖,情感真挚,能将个人感悟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言之有物,而非空洞说教。进步显著,值得肯定。” 夏先生的话,让林怀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证明他“活学活用”李文香老师教导的思路是正确的。 史地课:李文香先生更是毫不吝啬他的赞扬。在分析那道关于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论述题时,他说: “林怀安同学的答卷,脉络清晰,非简单罗列,而是将条约置于历史长河与地理空间中进行动态分析,见解深刻。可见其平日用功之深,思考之勤。” 李先生的肯定,直接印证了 “救国地图”学习方法的巨大成功。 英语课:胡伟松先生虽然严肃,但也点名表扬了林怀安在词汇和作文上的进步:“林怀安同学的词汇量有明显增加,作文虽然句式简单,但表达清晰,语法错误大幅减少。保持这股劲头。” 理化课:物理老师李志红和化学老师隗中华也分别对林怀安在基础题上的扎实表现提出了表扬,认为他 “抓住了重点,进步明显”。 这一堂堂课下来,林怀安仿佛接受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各科老师的肯定,像一块块坚实的砖石,垒砌起他摇摇欲坠的自信这不仅仅是分数的提升,更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得到权威认可的巨大满足感。 更让林怀安感到欣慰的是,这次月考,不仅是他的个人胜利,更是他们“丙班奋进学习小组”的集体荣光。 苏清墨(丙班第一)、谢安平(丙班第二)、常少莲(丙班第三)、林怀安(丙班第四)、吴双柳(丙班第五)、屈克斌(丙班第六)——小组核心成员包揽了丙班前六名! 而且,他们的总分,已经稳稳进入了高二乙班的下游乃至中游区间(乙班的丙级水平)! 课间,小组成员聚在一起,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喜悦。 “怀安兄,你这数学太厉害了!下次可得好好给我们讲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