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谢安平率先打破沉默,语气冷静地分析: “听陆学长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看来,我需重新评估目标。 师范大学或铁路管理学校,或许更适合我的家境与志向。” 他选择了务实。 常少莲轻轻叹了口气: “我……我可能试试女子师范或者护士学校吧。安稳些,也能帮衬家里。” 她的选择带着传统与奉献。 马铃舒则眼神发亮,拉着常少莲的手说: “莲姐,我想考银行学校!我算术好,将来在银行做事,又体面又稳定!” 她选择了现实的优越。 他们都看向了林怀安。 林怀安(郝楠仁)迎着同学们探询的目光,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望着远处操场上飘扬的国旗,缓缓说道: “路……确实有很多条。 多谢学长指点,让我看清了前路的崎岖。” 他的语气平静,但眼神中那种一往无前的决绝,让谢安平等人都明白了他未曾言明的选择。 那是一条最艰难、也最危险的路。 晚自习,教室里的煤油灯下,同学们都在埋头苦读,但气氛与以往不同。 空气里仿佛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那是对未来抉择的沉重思考。 林怀安摊开课本,却久久无法集中精神。 陈学长的话在他脑中回荡: 大学的激烈竞争、职校的务实出路、军校的严苛门槛……一幅19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命运分流图,清晰地展现在他面前。 每一条路,都充满机遇,也布满陷阱。 他想起已牺牲的三叔林崇岳,想起《塘沽协定》的屈辱,想起父亲沉默的期望,想起自己立下的“誓雪国耻”的血书……所有的线索,都指向同一个方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这不是一时冲动,这是深思熟虑后的必然选择。” 他对自己说。 “身体的考验,知识的考核,思想的审查……这些难关,我必须一关一关去闯!” 目标的明确,反而让他心绪逐渐平静下来,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油然而生。 他拿出笔记本,在扉页上,郑重地写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报考流程概要,并在每个步骤旁,标注上自己需要重点准备的方向。 【叮!宿主接触关键世界信息“民国高等教育与职业路径”,世界观探索度大幅提升!】 【解锁隐藏知识库“民国院校报考指南”(初级),可随时查询相关院校信息。】 【检测到宿主核心目标“报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路径已清晰化,任务线明朗度+50%!】 【触发长期支线任务“淬火成钢”:请按照报考要求,系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学业成绩、政治素养与面试能力。当前进度:5%。】 【“飞轮效应”获得目标导航:因前路清晰,动力损耗减少,推进效率隐性提升。】 系统的提示,像一张清晰的行动路线图,肯定了他的方向。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每一次晨跑、每一道习题、每一篇阅读,都将被赋予更具体、更沉重的意义。 熄灯号吹过,校园陷入沉睡。 林怀安躺在床上,毫无睡意。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脸上。 窗外,繁星满天,每一颗都像是一个青年迷茫或坚定的未来。 他想起同学们不同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有适合。 谢安平的务实,常少莲的安稳,马铃舒的精明,都是这个动荡时代下,普通人最真实的选择。 而他自己,则选择了一条最不平坦的路。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他心中默念。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那高高的门槛,不再令人畏惧,反而成了他必须征服的山峰。 这一夜,许多温泉中学高二学子的梦,都染上了关于未来的、或清晰或模糊的色彩。而林怀安(郝楠仁)的梦,则格外沉重,也格外坚定。 他知道,真正的冲刺,现在才刚刚开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