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黎箫三下五除二,拆了无人机外包装,仿佛下一刻直播就要走起。 “开了几个小时的车,你不嫌累啊?” 他这旺盛的精力,竺笙也是佩服的。 “你关心我啊?”黎箫嘿嘿笑了两声,心里想着却没有嘴欠说出来。“我现在只想搞事业,休息什么的,只会影响我赚钱的速度。” 这是把竺笙的话原封不断还给她。 竺笙撇撇嘴,这可真是记仇的主儿,黎箫的心眼,莫不是和针鼻儿一样大? “奶奶呢?”竺笙问自家堂姐。 正说着,奶奶掀开门帘走出来,身上还穿着做饭的围裙。“今晚都在家吃饭,今天吃红缨子高粱饭,配菜筒筒笋和腊肉。” 赤水当地盛产的这种红缨子高粱,颗粒小、皮厚、坚实、饱满,支链淀粉含量高。正是酿酒的好材料,也是酒厂重阳下沙的主作料。 现在镇上的人很少吃高粱饭了,都被酒厂收购酿酒了。 所以这个高粱饭,是真的应景。 “奶奶,”竺笙脆生生喊了声,挽住奶奶胳膊,小脸蹭过去,“吃了您做的高粱饭,我们一准把席酒的片子拍好,把咱赤水风物的名气打出去。” 手上的无人机飞了出去,从奶奶身边飞过,奶奶吓了一跳。黎箫笑道:“无人机嗅着高粱的味道,它也醉了。” ** 十月三号,柳歌伶从锦城过来,住进了工作室。 黎箫一直捣鼓无人机直播,各种机巧弄得明明白白。 柳歌伶呢,抱着把吉他,就坐在工作室的屋顶,迎风唱歌。 竺笙没练习竹漂,她在修改脚本。 所谓的重阳下沙,不一定是重阳当天,而是在重阳前后。这个时候赤水水质最清澈,且气温达到了最合宜的25°。 根据竺笛的说法,六号起席酒就开始了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投料,而直播及拍摄时间定在了十月八号,小长假节后第一天。 凌晨三点,黎箫开着车,带着两个姑娘来到了酒厂车间。因为早班工人凌晨四点就开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