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坦然-《大明言官》


    第(2/3)页

    “啊?老爷,虎子不想去南边,虎子就是从南边逃过来的,老爷是不是要把虎子送回去?”虎子一听周侯灿这话,立刻便有些不知所措了。

    广平府在京城南边,当初他们一路逃过来可没少经历磨难。要不是有亲戚的帮衬,他们恐怕就要死在路上了。

    “没有的事,”周侯灿无声地笑了笑,“我们去福建,不去广平府。你跟不跟我去?”

    “不走广平府吗?”虎子看着周侯灿,在看到后者点头之后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虎子就跟着老爷去,老爷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好,”周侯灿看着虎子,“你怕不怕吃苦?”

    “虎子不怕,虎子在家吃过好多苦。”

    “那就好,”周侯灿走到床边,收拾着细软,“我们这一路上可是要吃很多苦的,你能承受就行。对了,我问你,你觉得认字有用吗?”

    “虎子还学不明白,”听到周侯灿这样问,虎子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可能我本来就不是那块料。”

    “这没事,这一路上我会教你,”周侯灿看了看那张诏书,还是决定把它带上,“你好好学就肯定能学会。”

    ·

    “什么?”内阁里,听到消息的李东阳直接起身,“他刘瑾这是欺人太甚!”

    李东阳在公房里四处走着,对着告诉他消息的人说道:“欺人太甚!太祖高皇帝钦定的资格,第三甲进士本来便是正八品,刘瑾怎么敢给他降两级?还给他安上这些莫须有的罪名,他这是迫害忠良啊!”

    “宾之,出什么事了?”“怎么了,李公?”

    听到李东阳声音的王鏊和杨廷和也匆忙赶来,见李东阳气成这样,便不约而同地问道。

    “刘瑾给周侯灿捏造了几个罪名,把他调到漳浦县当主簿了。”李东阳没好气地说道。

    “这么大的事,我们怎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杨廷和有些不解,“莫非刘瑾直接下了中旨?”

    闻言,李东阳的眼睛微微眯起。

    从成化年间以来,内阁和众文官就一直在抵制皇帝绕过内阁,直接下中旨的这种行为。如果刘瑾下的真的是中旨的话,以他在朝廷上的话语权,他有把握让这个命令失效。

    李东阳看向那个给他通知消息的人,示意他解答这个问题。

    “李公,不是这般,”这人苦着一张脸,双手摆得飞快,“是诏书,昭告天下的诏书!”

    “什么?”这次没沉住气的是王鏊,“是哪个翰林拟的诏?”

    “不是翰林,”这个人想了想,还是决定如实回答,“方才去礼部送公文的时候,学生听礼部一个主事说是刘瑾拿着皇帝之宝寻到焦芳,焦芳写好后直接就用了关防大印。刘瑾不光让人重刻了邸报的版传抄天下,还在奉天门、国子监等处都张挂了诏书。”

    “无妨了,”李东阳叹了口气,摆摆手示意那人出去,然后缓缓坐到凳子上,“也不知那个曹深消停了没有。”

    说到这儿,李东阳把自己的书吏唤进来,写了个条子给他,说道:“你去见一见屠朝宗,把这个条子递给他。”

    屠滽屠朝宗是现任掌院事左都御史。王鏊听见李东阳说到了他的名字,便问道:“宾之可是要借都察院的力?”

    “这也是无奈之举,”李东阳喝了口微凉的茶,润了润嗓子,“刘瑾给周侯灿安了几个莫须有的罪名,我李东阳没有保住他,就更不能看着他的清名被无知小人白白败坏。屠朝宗易然自处,谦逊未尝挟以骄人,他会明白我的意思的。”

    “我去看看曹深那边?”杨廷和征询着问道。

    “不必了,介夫,”李东阳闭着眼轻轻摇了摇头,“诏书挂到国子监后,自然会有人明白是怎么回事。就算还有人愿意跟着那个曹深干,也不用管了,这种人将来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现在国子监确实炸了锅。

    当茹鸣凤收到消息匆匆赶去离家比较近的国子监时,国子监已经人声鼎沸了。

    众人望着正门外张挂的诏书,议论纷纷。

    茹鸣凤排开众人,来到前列,仔细地读着诏书上的每一个字。

    “周侯灿那家伙到底在搞什么?”

    看完诏书,茹鸣凤便匆匆转身,想前往周侯灿家里问个清楚。

    就在这时,国子监里面传来一阵争吵声,里面的一些字眼吸引了茹鸣凤的注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