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再这么拖下去,两边的信息差会让田汐更难做出转变决策,到时候很可能会在初次的上市对碰中吃大亏。 林风立刻让何滔联系已经提前打过招呼的对应供应商,把其中一位贴片电容批发商老板蔡欢叫去烟城。 提前打过招呼的蔡欢在收到消息后第二天便抵达烟城,这次何滔将二人凑到一起,充当“中间人”角色。 当三人在良玉科的工厂里见面后,良玉科依旧没有让他们离开办公区外半步,工厂里的生产线仅和何滔有一墙之隔,但他也毫无办法。 这家公司在区分隔断公司这块思路非常清晰,但可惜的是他还是被何滔跟蔡欢的口才给完全说服,答应在达成合作后的试产阶段来参与试产监督。 良玉科虽然口风紧,但他更大的毛病是好面子,这一点何滔在第一次进入工厂和他见面的时候就已经完全看穿。 一个主要负责工厂运营和人事管理的驻工厂股东兼副总经理,他把自己的办公室搞得跟皇上寝宫没啥区别。 而这一次何滔带了真家伙来了之后,双方很快就谈下了合作意向,蔡欢甚至还带了一些样品给良玉科,方便他先在产线上实验后再做考虑。 在这第六次会面结束后,良玉科立刻安排试产部把蔡欢带来的样品拿到产线上做贴片机尝试。 等待三天后,何滔和蔡欢很快就获得回应,良玉科分别给二人发送电子邮件。 邮件中良玉科表示自己已经通过试产部,拿到了其中一款贴片电容数据,其中的核心是在贴片机实际生产时的良品率,整体数据让他还算满意。 蔡欢和何滔再清楚不过,所谓的“还算满意”在供应商看来就是“非常完美”,接下来就是砍价问题罢了。 蔡欢对这种不够公司塞牙缝的客户不太感冒,若不是和自己特别熟悉的何滔以及华风大老板林风发话,自己也不会专程在此出面。 既然何滔如此想让自己帮这家工厂,价格高低已经无所谓,只要利润率能达到百分之四十对他而言已经足够。 但这话只能在心里想,不可能直接跟何滔或者良玉科把话挑明,只要在这关键的见面把价格降到自己和对方都差不多的舒适区就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