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 重卡样车-《属性点慈善家》
            
            
            
                
    第(1/3)页
    样机静态测试中把吊臂折断,虽然没死人但也堪称重大事故,这东西可不敢往外卖,不然停产都是轻的。
    静态测试的机器没有轮子,实际连车子都没有,只是个加了配重的重卡车梁。
    工作环境肯定比野外要好得多,这个状态都无法完成静态吊装实验,真卖出去要捅大篓子。
    “说了钢不够厚吧。”
    “肯定是淬火问题。”
    “也许是单体瑕疵呢。”
    负责吊车吊机的这一组,对于问题的原因有些分歧。
    凤凰王国的炼钢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清楚的知道同种材料使用不同的退火和淬火策略,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材料性质。
    好的淬火策略,能把耐压强度八十兆帕的钢,变成数百兆帕。
    但受限于教育没有形成体系,纯靠技术工人的经验总结,几乎是以穷举法进步,即使知道了问题,也很难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改进,至少是不要抱有太大希望。
    至于瑕疵……说实在的,大家都不太信。就算本次折弯真是因为单一吊臂不合格引起的,但现在是没过静态实验,而非实操,按照野外实操标准来,这合格率怕是要低到接近个位数。
    所以还是得回归老式思维,从钢的厚度上下功夫。
    但吊臂一加厚,等于是加重了吊机的远端重量,原本计算得到的很多东西都要推翻。
    对折断吊臂验伤后,决定加厚三毫米。
    三毫米是一层的厚度,吊臂和车大梁一样是复层钢材,各层负责不同的性能指标,动一条就要几层一起加,才能达到性能要求。反应到整根伸缩吊臂上,重量就加了快两吨。
    这么大的额外负担,需要对车辆进行额外配重处理,齿轮系统也要重构,工作效率-10。
    为了能弥补工作效率的损失,效组不得不求助上层。
    厂长挺上心,很快给安排了发动机组来协调。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发动机组也是厂里的重点部门,虽然叫组,但包括铸造工艺、齿轮、离合等小组,加起来有上千人。
    这边丢了几个人过去一看,得,加功率吧。
    简单粗暴,但有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