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出义务工-《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
            
            
            
                
    第(1/3)页
    “孝先井?”
    沙宏成看着刻在井上的字,先不说字的好坏,但孝先?
    百善孝为先吗?
    如果是以前那种宗祠里,有这句话很正常,可一口井,刻上孝先,他就感觉有点不伦不类。
    他觉得就算叫双水井,都比孝先井好听。
    “姓沙的,这名字起的怎么样?”
    老支书笑眯眯的问道。
    “好,孝先井,百善孝为先,这名字的寓意好。”
    沙宏成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再加上他嘴里奉承的话,显得有些别扭。
    就跟老支书之前的评价一样,沙宏成本来就是那种大大咧咧,直肠子的性格,甚至脾气也有点火爆,让他去违心的奉承,还真有些难为他。
    但没办法,这会就算让他夸老支书各方面都比他好,比他强是,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光寓意好也没用,你没瞅着还缺点什么?”
    老支书缓缓说道。
    “缺点什么?”
    沙宏成先是一愣,随即想到自己刚刚在找的石碑。
    在他们沙坪坝,以前的老井旁边就有一块石碑,可惜的是前些年被人给砸了。
    如今那断裂的石碑还藏在他家院子地下。
    再加上以他对老支书的了解,脑海中顿时闪过一个念头。
    “这么好的井,要是没块石碑记录下来,实在太可惜了,这样,我的手艺在沙坪坝也算数得着了,回头我亲自出手,帮双水湾刻一块碑。”
    沙宏成直接许诺道。
    要是一块碑就能换对方出手,那实在是太值了。
    “那钱……”
    “双水湾跟沙坪坝亲如兄弟,谈钱就太见外了。”
    “那我就替双水湾,谢谢沙支书这种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句话,就让沙宏成表情跟吃了屎似的。
    不过老支书却不在意,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不狠狠出口气可不行。
    随后,沙宏成甚至亲自打了桶水,尝了尝这口井的滋味,脸上的表情就更复杂了。
    “甜水井。”
    “是啊,甜水井。”
    这次,老支书没有再奚落,而是颇有些感同身受。
    在陕北之外,尤其是那些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很难理解陕北一口井,尤其是甜水井,意味着什么。
    不就是一口井吗?
    有什么好稀奇,大不了的?
    没井可以去找山泉水,找那种清澈的溪流。
    实在不行,可以接雨水,化雪水喝。
    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
    说这话的人,只能说没有来过陕北这片地方。
    放在二三十年以后,用机器可以打出一口口深水井,也有自来水公司,将自来水输送到农村。
    但眼下,光凭人力,根本打不出,或者说没有个十几二十年,别想打出上百米的深水井。
    哪怕一些地方有水库,但不少水库周围,根本不适合居住,附近的土地,早就被冲刷的像豆腐块,或者露出矿层。
    别说庄稼,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水库周围,几十,或者几百米的范围,连树都找不到几棵。
    因为这种水库里的水,是苦水。
    可以让土地造成盐碱化。
    所以不少地方守着水库没水喝,并不是一个笑话。
    现如今,沙坪坝那边就是面临着这个问题。
    他们附近,原本赖以为生的水库,这两年慢慢开始发苦。
    以至于在水库附近的那口老井,也受到了牵连。
    所以才迫不及待的想要打出一口能喝的甜水井。
    但打井,不是光嘴上说说那么简单,连社里打井队的刘春花都接连失败了两次。
    如果只是这样,以沙坪坝的‘财力’,也不是不能坚持。
    两次不行,三次,五次,甚至十次。
    问题是,这支打井队是社里的,不可能一直在沙坪坝,别说五次十次,等年底如果还不行,估计就要撤走了。
    沙坪坝怎么办?
    只能先吃着老井里的水。
    哪怕这种苦水喝久了对身体不好,甚至会慢慢中毒,但最起码也得几年,总比渴死强。
    能顾好当下,已经很不容易。
    相比而言,双水湾其实算幸运的了。
    第(1/3)页